去医院看病,“CT”,“MRI”,“X光(DR)”,“B超”等这些医学检查名词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些长相差不多的医学影像设备,却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为什么有的时候用“CT”,有的时候用“MRI”;甚至有的时候做了“DR”,还需做“CT”、“MRI”; 是医学乱开检查吗?还是病情加重了?患者往往不知道医生开各种检查的目的,从而让许多患者产生误解,以为自己多花冤枉钱;有时医生可能缺乏临床医学经验,或者懒于为患者检查身体,直接为患者开最贵的检查项目而检查结果反而不理想,其实,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各有分工,优势各异。所以初步了解这些检查的特点、优势和使用范围,有利于患者检查时间和费用的节省。
“CT”是用X 线束对人体某部位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被检部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16排螺旋CT可以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晰显影,清楚地显示病变。
“X光(DR)”是穿透很强的射线,能够穿透人体,使用X线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摄影的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了X线的穿透作用,在穿透人体的时候,被钙(骨)、水分(血液等)、软组织(肌肉)等吸收而减弱,因此可以呈现出所检部位的基本形态。
与“CT”、“X线”不同,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产生回声的原理来检查的,超声能在一定方向上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内部结构,辅助诊断。
“MRI”即磁共振。“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利用原子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并转换成图像。与“CT”,“X线”相比,“MRI”最大的优点是对人体不产生损害,没有电离辐射损伤。相比“CT”的断层扫描,“MRI”能获得多方位的原生三维断面成像,比如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对于骨、关节、脊髓、盆腔脏器、前列腺、膀胱、子宫、卵巢、心脏大血管病变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尤为准确。“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远非“CT”,“X线”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