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想要有所成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们也不能够放弃。你首先要给自己信心,接下来就是努力的学习了。对于学习,唯有坚持可以有所变化,你的付出和收获是成一定的比例,如果你知识等着机会来临,这辈子恐怕是没有任何的机会了。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的招生简章。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招生专业:中职护理、中职眼视光与配镜、高职护理、高职眼视光与配镜。
层次 | 类别 | 招生专业 | 招生人数 |
中专 | 普通中专 | 护理 | 200 |
眼视光与配镜 | 50 | ||
大专 | 高职专科 | “3+3”护理 | 50 |
“3+2”眼视光与配镜 | 50 | ||
“3+2”护理 | 50 | ||
成人大专本科 | 成教 | 护理 临床 中医 检验 药学 | 200 |
1.按国家、市、县政府规定,所有专业全免学费。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建卡贫困户、低保户、孤儿及其他贫困学生享受生活费和住宿费补助。
2.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每年给予100-1000元奖学金。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地址:重庆市奉节县鱼复街道诗仙东路48号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成立于1976年,最早为“奉节赤医校”,后更名为“奉节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2016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更名为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是渝东北片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近年来在重庆市护理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中品牌效应突出。
学校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奉节,老校区位于奉节县城三马后山,占地10余亩。规划建设中的新校区位于奉节县西部新区胡家社区,工程总体规划用地60亩,一期建设37亩,预计2020年完工。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从1985年开始招收中专班学生,先后开设有医士、护理、社区医学、药学、农村医学、眼视光与配镜等专业。现有常年在校中专学生1200余人,同时通过联合办学模式,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开展成人专科及本科教育。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拥有专兼职教师65名,专任教师中90%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5年来毕业生参加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80%,学生参加市县各级技能竞赛也屡创佳绩。
生活和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努力工作的人,生活方面也会井然有序,所以努力的背后是让你更有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学生也是应该热爱自己的学习,这样你才能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让自己的生活因为学习而精彩。
[ 招生办电话] 04-20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咨询电话招生咨询联系电话:14702 874 260招生咨询联系QQ:751233 170一、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掌握较好的音乐、舞蹈、钢琴、美工、儿童游戏、幼儿保育、儿童故事
[ 招生简章] 04-20 01.中专护理专业学什么知识护理管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预防医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精神护理学02.护理专业资助政策学院执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五年制大专前三年、中专三年符合条件者可享受2000元/年免学费
[ 招生简章] 04-20 1.护理专业资助政策大学生医疗保险:学生看病,政府出钱;学院爱心资助,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周末勤工俭学岗位(180-200元/周);2.护理专业介绍◇ 女生学护士好吗?如果女生对做护士感兴趣的话,还是不错的,只要自己学习的好,找工
[ 招生问答] 04-20 一.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航空学校学费单招专业一般在13000左右。比如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行器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通用航空航务技术专业等均为13900元左右/年。二.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航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由于我国航空运
[ 招生专业] 04-20 临床医学是什么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重点在诊断与治疗疾病。属于医学类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五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前景怎样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具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专业实
[ ] 04-20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分数线1、高级护理专业录取9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33分,学制3年;2、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录取6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56分,学制3年;3、药学专业录取50人,录取控制分数线120分,学制3年;4、涉外护理专业录取60人,录
[ 招生简章] 02-11 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是公办的吗2021招生简章◇ 关于学校是不是公办问题可以咨询文章右侧在线老师!同学们在了解学校信息时,要重点去查看学校的招生简章,最好是能找到最新的招生简章,若是没有找到最新的招生简章,同学们可以参考往年的招生简章,子敬教
[ 招生问答] 04-23 使人性慢慢变得完美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学校理念:“人”要重于“才”;教育既要“教”,更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