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233170 14702874260
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详情

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子敬教育 2024-06-12 19:09:03

一.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模式

在“要成才,先成人”以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校园环境创新和校园文化引路,坚持不懈地狠抓学生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创业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用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来培育和造就一批批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毋庸讳言,在职教天地,我们尚显稚拙。稚拙亦乃心血的结晶,在大千世界里,它往往与希望并存!

二.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荣誉

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当作学校育人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校荣誉正在整理中···,做好校园规划,增加环境设施投入,建设高品位的物理环境,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净化人。,大力推进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塑造人。

三.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报名方式

先通过电话或在网上预报名,然后到校报名注册

办理国家助学金申请时需带户口薄家长名字的页面和学生名字的页面各复印一张。另由村委开具家庭经济状况说明书,并到乡(镇)政府盖章后带齐入学。

新生入学须带身份证(无身份证可带户口簿或户口簿复印件)。

四.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

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凡报读我校学生均免交学费,另学生在(1-2)年级每年可享受1500元国家助学金(县镇非农学生除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在校内兼修大专教程,获取学前教育大专学历。
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奖励制度,对特困学生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
学校每年推荐20%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免试升入普通高职或成人高职学习。

五.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方面

学生按学校规定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及操行评定合格者,发放国家承认学历的中职毕业证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学习考试 ,发放专业“技能证书”。
学校推荐20%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升入普通高职或成人高职学习,学习也可参加中职单招报高职招生考试以及“3+2”转入等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六.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简介

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紫云自治县民族职业技术中学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发展,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全校员工凭着对职教事业的追求、对学校的挚诚、对学生的关爱,锲而不舍,坚守职教阵地,喜迎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展望未来,我们将抢抓机遇,接受挑战,增强实力,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促进我县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七.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注意事项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到各专业名额报满为止。

新生报名时带好户口簿或者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及相关费用到学校招生办报名,并鉴定就业合同和优惠入学协议。

新生开校报到时请带好户口本、本人身份证原件,相关困难证明及交费收据。

八.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学费

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学费收取以发改委下发的文件为准,如政策变动按政策执行。五年制高职专科学生,前三年按中专标准执行,后两年按联办高校标准收费

在线报名咨询

该信息为预报名不影响填报志愿

相关信息

威宁县技工学校管理模式2024

01、威宁县技工学校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12345”的办学思路(一德:立德树人;两创:创新学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开:开明、开门、开放办学;四学:学做人,学技能,学文化,学生活;五个一体:校企一

贵州省机械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

01、贵州省机械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国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就业形势,

铜仁市技工学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模式2024

1、铜仁市技工学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方式人才培育质量不断提高; 以本质为根底,以才能为本位,强化学生作业岗位才能培育,重视毕业生作业指导和作业盯梢效劳作业,年均作业率为92%。以教育为中心,教

险峰机床厂技校教学质量

01、险峰机床厂技校培养模式中级工: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机械装配、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焊接加工 1.钳工专业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理论课: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

黔南州技工学校教学质量

01、黔南州技工学校培养模式教职工五一三人,其中专任教师三九九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一四一人,其中具有正高职务的有三三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五人,在读博士二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一二六人。

版权所有:©子敬教育(https://www.lileliao.com) 蜀ICP备2020030667号-7